yl23455永利官网学生工作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足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根本使命,真正做到“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聚焦主业,紧密围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优良学风创建、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等核心内容创新性地开展工作。依托yl23455永利官网专业和学科优势,结合我校两校区办学现状,努力整合多方资源,打造特色育人品牌,精心搭建育人平台,逐步构建并完善了富有环境特色的“3+5”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体系,即“三全育人”“五育并举”全流程闭环育人生态体系。创新性地开展了“全国环境类学科专业立德树人论坛”“党员实验室与宿舍安全文明示范区建设”“我与院领导面对面”“翱翔思享荟”等品牌活动。将育人体系有机融入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教育教学管理和服务的全过程中,不断夯实工作基础,逐步构建和完善“三全育人”工作格局,全面助力学生成长成才。从课程思政、拓宽育人有效途径、加强意识形态管控、提升组织活力、配齐建强思政工作队伍等方面着手,围绕学生理想信念、爱国主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身心健康等主要内容不断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紧扣生态文明建设国家战略,构建"价值引领-专业融通-实践赋能"三维育人体系。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度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培育兼具家国情怀与专业担当的生态环境守护者。经过长期深入的实践探索,学院在思想政治教育、校园文化建设、优良学风创建及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等方面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育人成效显著。

“三全育人”“五育并举”全流程闭环育人生态体系
一、育人体系
立足推动“三全育人”“五育并举”的有机融合与协同发展,构建涵盖学生从入学到毕业培养全过程以及毕业后职业发展为一体的“三全育人”“五育并举”全流程闭环育人生态体系。体系由五大工程、五项计划、五个体系、50项品牌活动构成,依托三大导师、成效反馈机制、育人保障机制,立足于推动家、校、社协同联动,强化全员育人责任,抓好全过程育人环节,营造全方位育人环境,促进五育有机融合与平衡发展,实现“三全育人”“五育并举”耦合互促增效。建立以持续夯实教师责任和加强考核监督为核心的育人保障机制,同时建立以家、校、社联动为主要内容的实施成效反馈体系。全面落实导师制,强化全员育人责任,抓好全过程育人环节,营造全方位育人环境,夯实三全育人基础。结合学生成长成才需求,搭建育人平台,丰富创新育人品牌活动。将育人体系融入学生日常教育教学管理和服务的全过程,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调适完善,探究其实现路径及二者的耦合机制。重点突破解决思想政治教育实效差、学风建设成效不显著、五育发展不均衡、育人载体平台欠缺等问题。最终形成一个系统的、易于操作的、成效显著的育人体系,学生都能在育人体系的滋养下健康快乐地成长成才。
以“三全育人”“五育并举”有机融合为目标,坚持全链条、全过程闭环原则,以思想道德水平、创新实践能力、升学率及层次、就业率及层次等指标为依据,强化育人过程管理督导和评价。最终实现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升,提高社会影响力和认可度,达到吸纳优质生源的目的,从而形成“三全育人”“五育并举”耦合育人生态循环体系。
德育铸魂工程:1项计划为红日计划;1个体系为分层分类一体化思想引领工作体系;10大品牌活动包括环境青年颂、品读红色经典、学生干部素质拓展、活力团支部创建、红色观影忆初心等。
智育固本工程:1项计划为翱翔计划;1个体系为“四全学风”建设体系、“A+++”增智促技体系、“1234”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体系;10大品牌活动包括我与院领导面对面、优秀笔记展评、研究生文献大赛、“师生互研,研途共赢”、翱翔·思享荟等。
体育强健工程:1项计划为青凝计划;1个体系为“三结合”健体强志体系;10大品牌活动包括田径运动、游泳团体赛、跑步文化节、趣味运动会、环境类大学生课外素质拓展系列活动等。
美育浸润工程:1项计划为绮尚计划;1个体系为“美的三次方”递进式悟美育情体系;10大品牌活动包括魅力环工系列晚会、卡车音乐节、阳光体育方案展示、新生书画大赛、社交礼仪系列讲座等。
劳育淬炼工程:1项计划为知行计划;1个体系为“一三一”知行合一体系;10大品牌活动包括寒暑假社会实践、劳模大讲堂、大国工匠面对面、专业劳动实践、家庭劳动实践等。
二、特色做法
围绕学生日常教育管理服务及成长成才需求,依托专业学科优势,结合学院工作实际,经过长期地实践探索和不断优化,学院在基层党组织建设、优良学风创建、社会实践以及三全育人等方面,成功探索出了一些极具环境特色且卓有成效的工作举措和品牌活动,进一步丰富了思政教育的抓手和载体,切实提高了思政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 党建业务深度融合,筑牢学生安全文明防线
党建引领,促进党建与安全文明深度融合,实施党员实验室安全文明示范区与党员宿舍安全卫生示范区创建工作。将实验室安全文明与宿舍安全卫生进行网格化分区,责任到人,明确任务分工,将创建成效与党支部建设、管理与考核联动,与党员的教育培养考察结合。充分发挥基层学生党支部的战斗堡垒和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有效防范和消除安全隐患,提升管理效能、实验动能、科研产能和宿舍文明,筑牢安全防线。
2. 统一思想凝聚共识,齐抓共管创建优良学风
构建了“四全”学风建设体系,即全面归学、全员导学、全过程督学、全方位助学,推动学风建设全员化,立足以正确的价值观念引领学风、以过硬的师德教风带动学风、以全过程管理服务助推学风、以浓郁的校园文化涵育学风。引导学生回归学习本分,齐抓共管营造严谨治学、从严执教的优良教风,多措并举创建遵纪守规、乐学好问的优良学风。实施学风建设成效量化评价与考核,进一步提升学风建设成效,扎实有效推进优良学风建设工作。

学风建设成效量化评价与考核实施路径
3. 强化精准指导服务,深化双创教育实践改革
强化精准指导服务,构建和完善了创新创业教育实践“1234”教育实践体系。注重双创教育与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合与互促增效,实施教师全员参与学生全覆盖的双创教育实践模式,将教师科研项目、专业实习实践、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与创新创业竞赛联动运行。围绕“双碳”目标、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秦岭生态保护等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主动策划、培育孵化竞赛项目,进一步提升了双创教育实践的实效性。

创新创业“1234”教育实践体系
4. 精准指导互通联动,促进知行合一全面发展
充分发挥专业学科优势,构建“专业教育-实践锻炼-素质提升”三位一体的实践育人体系。通过将社会实践活动深度融入专业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协同育人效应。重点建立“项目培育-过程指导-成果转化”的全链条项目化管理机制,形成具有学科特色的实践育人品牌项目,构建“全员参与、全程指导、全方位提升”的实践育人新格局。强化实践过程的精准指导与服务,实施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创新创业竞赛、专业实践项目互通联动,进一步催生成果产出和转化。
切实提升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强化实践育人的系统性、专业性和实效性。学院团委连续多年荣获社会实践优秀组织单位,学院实践团队获评国家级优秀团队、省级标兵团队,学院教师获评镜头中的三下乡优秀指导教师、省级先进个人,学生获评千校千项网络展示优秀个人、陕西省最美生态环保志愿者等多项高级别荣誉,多项社会实践成果成功转化为挑战杯、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等竞赛项目,并取得优异成绩。

社会实践活动项目化运行实施路线
2020-2025年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省部级、国家级获奖一览表
1. 以生为本齐抓共管,不断夯实全员育人格局
为了进一步夯实三全育人工作格局,促进学生工作朝着精细化、科学化、有效化发展,学院结合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际情况,践行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构建了“学业导师”、“朋辈导师”、“校外导师”三大“导师制”育人平台,夯实“三大导师”工作职责,充分发挥“导师制”在思想教育、学风建设、文体活动以及社会实践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建立“三大导师”温情帮扶陪伴机制,给予学生更多关注和关爱及学习方式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制定符合自己特点的人生规划,形成学生综合素质培养长效机制。实践探索证明,导师制的实施在优良学风创建、双创教育实践以及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三、思政队伍建设
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努力提升辅导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着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责任心强、业务精湛的学工干部队伍。学院现有专职辅导员14人(10男4女),全部拥有硕士及以上学历,且年龄梯度、性别比例和专业背景配置合理,专职辅导员与在校生师生比符合1:200的要求。注重辅导员的理论研究和职业能力提升,鼓励辅导员积极申报各类思政科研项目并发表论文,组织辅导员参加各级各类培训,努力提升辅导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结合三大导师、我与院领导面对面、班主任等,不断丰富和壮大思政队伍,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近五年,学生工作队伍共获准、结题各级各类研究项目10余项,其中包括陕西省学生工作精品项目2项、陕西省学生工作研究课题1项、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项目1项、陕西省共青团工作研究项目2项、各类校级研究课题10余项。发表思政类论文30余篇,参加各级各类培训50余人次,获校级以上奖励30余人次,其中包括全国社会实践先进个人,国家级优秀指导教师、陕西省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陕西省优秀辅导员、陕西省社会实践先进个人、植物医生“优秀辅导员”奖、校“十佳辅导员”、优秀学生工作干部、优秀共青团干部等。
四、育人成效
围绕育人体系实施,学生工作取得了优异成绩,在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凝练出了一批创新性强、可做性强、工作实效强的典型做法和经验,育人成效十分显著。学生理想信念坚定,道德品质良好,爱国主义情怀深厚;构建了学风建设全员化的基本格局,形成了齐抓共管营造严谨治学、从严执教的优良教风,多措并举创建遵纪守规、乐学好问的优良学风。学风建设成效显著,整体学习氛围浓厚,核心基础课程通过率和优良率、毕业率、授位率、升学率、英语四六级通过率等核心指标逐年提升,均位居全校前列;学生参加体育文化活动积极性高涨,竞技水平显著提升,校园群体性体育活动覆盖率达95%以上,学生体质显著增强,体测优良率、合格率逐年攀升,精神面貌明显改善;美育和劳育得到了有效的加强改善,学生在艺术情操、艺术创作能力、文化理解能力等审美素养和文化修养提升显著,基本达到了悟美育情的效果。劳动教育成效取得长足进步与发展,学生意志品质得以有效锤炼,尚勤尚俭、知行合一的优良作风初步形成。
学院在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学生党建团建、学风建设、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近年来,各级团学组织及个人荣获“全国样板党支部”“全国钢铁行业五四红旗团委”“全省高校团建标杆院系”“教育部百个研究生党员标兵”、“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全国钢铁行业优秀共青团员”“陕西省优秀学生干部”“陕西省优秀共青团员”等荣誉在内的国家级、省部级奖项近40项,各类校级奖项500余项。
2020-2025年省部级、国家级获奖情况一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