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质量成果

作者:

发布时间:2025-08-05

点击次数:

学院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全面贯彻国家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各项方针政策,将“稳就业”、“保就业”作为学院的核心工作之一。为推动毕业生充分高质量就业,学院秉持并落实“价值引领、能力本位、精准施策、全程服务”的工作理念,通过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拓宽就业渠道、强化困难群体帮扶等一系列举措,已构建并运行有效的一体化全员促就业工作机制。

一、就业基本盘坚如磐石,人才培养质量高位彰显

面对复杂多变的宏观就业环境,我院毕业生去向落实率始终保持高位运行,展现出强大的发展韧性与抗压能力,就业“压舱石”作用日益凸显。学院构建了毕业生就业质量动态追踪体系,将“协议与合同就业”、“自主创业”、“灵活就业”及“继续升学”作为核心观测指标。

年份

协议与合同就业人数

自主创业人数灵活就业人数继续升学人数毕业生总人数去向落实总人数去向落实率
202143423817064764499.54%
202241143819064764399.38%
202339448519468267799.27%
20243881120666859689.22%
20254131117567459087.54%

近五年,学院累计培养毕业生3318人,其中3150人完成毕业去向落实,五年平均去向落实率达到了94.9%。从各年度情况看,就业局势表现稳定,尤其在2021年至2023年期间,去向落实率连续三年超过99%,分别为99.5%(2021年)、99.4%(2022年)和99.3%(2023年),这为学院整体就业工作的稳步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人才培养方面,学院注重硕、博士研究生的教育与就业指导,高层次人才就业质量较为突出。近五年,学院累计培养硕士毕业生1338人,博士毕业生93人,毕业去向落实情况良好。以硕士毕业生为例,其就业竞争力获得了市场的较高认可,2023年去向落实总数为305人,2025年为275人,其中通过“协议和合同就业”渠道落实工作的人数占比达到91.3%。博士毕业生的就业渠道则主要集中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及高新技术企业核心岗位,专业对口度高,为国家科技创新输送了后备力量。

二、价值引领成效卓著,服务国家战略贡献卓越力量

学院坚持将思想政治教育的“盐”融入就业指导的“汤”,将“小我”发展融入“国之大者”,通过政策解读、典型引路、情怀感召,引导和鼓励毕业生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通过政策宣讲、就业引导等方式,鼓励毕业生服务国家重点发展战略,赴基层及重点领域就业。近五年来,学院向城乡基层、西部地区、东北地区及其他艰苦边远地区,累计输送了16名有理想、有情怀、有担当的优秀毕业生,形成了“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示范效应。具体人数按年度分别为2021年3名,2022年4名,2023年5名(其中包含硕、博士研究生),2024年1名,2025年3名。此项工作有效支持了国家人才布局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实施。

年级
学制专业名称协议和合同就业人数自主创业人数灵活就业人数升学人数赴基层、艰苦贫困等地区就业人数毕业生总人数
2021级
本科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10816791647
环境工程6105480
环境科学2805280
硕士
市政工程(学硕)460231
市政工程(专硕560340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硕)541740
环境工程(专硕600601
博士
环境科学与工程130330

建筑与土木工程

80110

年级
学制专业名称协议和合同就业人数自主创业人数灵活就业人数升学人数赴基层、艰苦贫困等地区就业人数毕业生总人数
2022级
本科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930151081647
环境工程5417501
环境科学3013180
硕士
市政工程(学硕)340131
市政工程(专硕710140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硕)551750
环境工程(专硕561421
博士
环境科学与工程140000

土木水利

40000

年级
学制专业名称协议和合同就业人数自主创业人数灵活就业人数升学人数赴基层、艰苦贫困等地区就业人数毕业生总人数
2023级
本科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71122931682
环境工程43026551
环境科学1507220
硕士
市政工程(学硕)631090
市政工程(专硕590251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硕)621971
环境工程(专硕7301130
博士
环境科学与工程71701

土木水利

10100

年级
学制专业名称协议和合同就业人数自主创业人数灵活就业人数升学人数赴基层、艰苦贫困等地区就业人数毕业生总人数
2024级
本科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7811920668
环境工程2700721
环境科学2200210
硕士
市政工程(学硕)400005
市政工程(专硕760040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硕)630060
环境工程(专硕690040
博士
环境科学与工程110020

土木水利

20000

年级
学制专业名称协议和合同就业人数自主创业人数灵活就业人数升学人数赴基层、艰苦贫困等地区就业人数毕业生总人数
2024级
本科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88
01640674
环境工程3800651
环境科学2210220
硕士
市政工程(学硕)12100141
市政工程(专硕10000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硕)590060
环境工程(专硕700041
博士
环境科学与工程120000

土木水利

20000


三、体系化工作举措与制度化实践保障

学院将就业工作视为系统工程,通过顶层设计与过程落实相结合,确保工作有方案、有部署、有执行、有反馈。

1. 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构建全员格局 学院将“全员参与”作为就业工作的首要原则。通过制定并实施《yl23455永利官网毕业生就业升学一体化联动提升方案》,在全院范围内统一了“升学与就业并重,指导与服务并举”的思想认识。学院成立了由书记、院长担任双组长的就业工作领导小组,构建了“院领导-系主任/导师-辅导员-班主任”四级网格化责任体系,将就业工作职责明确到岗、落实到人,形成了领导带头、上下联动、人人身上有指标、全员肩上有责任的工作格局。

2. 健全机制,同向发力,促进充分就业 为确保全员格局高效运转,学院着力于机制建设。通过推行《毕业生就业升学工作任务分解表》,将总体目标细化为各责任单位(人)的具体任务指标和时间期限,确保全院力量同向发力、步调一致。同时,学院建立了就业困难学生帮扶机制,要求院领导、系主任、导师等对帮扶对象进行“一对一”指导,并定期召开就业工作碰头会,实施月报、周报制度,分析研判就业情况,动态调整工作策略,确保对每一位毕业生的就业支持都落到实处,有力促进了充分就业。

3. 大挖掘资源力度,拓宽渠道,精准对接需求 学院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全力拓宽就业渠道。一方面,由院领导带队常态化开展 “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主动走访对接北控水务、中建集团、中节能等行业头部企业与重点校友单位,建立了超过50家核心用人单位的合作关系。另一方面,积极邀请用人单位来校招聘,每年组织专场招聘会,为毕业生与用人单位搭建精准、高效的对接平台,确保岗位资源供给充足。

4. 畅通就业信息,加强就业指导 学院致力于提供全过程、精准化的就业指导与服务。通过建立毕业生信息总台账就业、考研、出国、考公等分类专项台账,实施“一生一策”动态管理。就业指导工作全面前置,从低年级开始融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毕业学年,通过举办行业宣讲会、校友经验分享会等活动,帮助学生认清形势、转变观念;同时,为学生提供简历修改、面试辅导、协议指导等全链条服务,确保就业信息畅通、指导帮扶到位。

四、强化产业导向,拓宽硕博就业格局

yl23455永利官网面向国家重大工程需求和行业发展前沿,构建了以“多元导向、协同育人、实践引领、成果转化”为核心的博士研究生职业发展体系。学院坚持“宽口径招生+个性化发展+精准化就业”的博士培养思路,致力于通过贯通式工程实践、校企联合科研、项目引领成长三大路径,拓宽博士生走向产业界的主通道,实现从科研型博士向“工程技术+产业引领型博士”的转型。

结合近五年博士生就业数据,从行业、单位性质、就业形式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

1. 赴产业界就业情况

近五年平均博士赴产业界就业比例为54.15%,高于全国同类专业平均水平,2021年与2022年曾突破70%,显示出学院在博士产业导向引育方面的显著成效。

毕业年份博士毕业生总数赴产业界就业人数就业比例
2021292172.41%
2022181477.78%
202318316.67%
2024191157.89%
202518950.00%

2. 单位性质分布

超六成博士生仍在高校任职,但已有超四分之一选择进入企业或科研设计单位等产业相关领域,结构更加多元。

单位性质人数
高等教育单位49
国有企业8
科研设计单位7
其他企业4
机关(政府等)2
三资企业1
其他事业单位2
民营企业等1

3. 单位行业分布

博士毕业生已广泛渗透至建筑、水利、制造、科研服务等多个支柱行业,为行业注入技术创新与学术资源。

单位行业人数
科学研究与技术服务业46
农林牧渔业4
建筑业4
水利、环境与公共设施管理4
采矿业3
电力、燃气及水生产供应业2
制造业2
公共管理与社会组织2
军队1


五、聚焦长远发展,育人综合成效显著

近五年来,用人单位对我院毕业生的综合表现始终保持在接近满分的极高水平,这充分肯定了我院的人才培养质量。同时,毕业生无论对学院提供的就业指导服务,还是对最终入职的用人单位,均反馈了较高的满意度,形成了就业育人工作的良性循环。

年份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总体表现满意度毕业生用人单位综合满意度
202099.90%96.10%
202199.90%
96.10%
202299.71%89.20%
202398.78%90.35%
202498.94%91.49%

学院始终坚持“以服务国家为使命、以育栋梁之才为己任”的教育理念,将学生的长远发展质量作为检验育人成效的核心标尺。学院注重立德树人与实践引领相融合,构建了“基础-科研-产业-治理”四向贯通的高质量职业发展导引体系,着力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工程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的专业人才。

通过建立学生发展成长档案与优秀校友库,推行“一生一策一导师”分类成长指导,定期组织“环境大讲堂”“环境青年学者论坛”等活动。定期邀请优秀校友回校交流或设立奖学金、实训基地,实现人才“成长—回馈—带动”的良性循环。

序号校友姓名职业成就所属领域
1侯立安

中国工程院院士,军队环境工程技术领域权威专家

军队
2张健

历任中国有色金属建设集团总经理、董事长,现任国务院国资委外部董事

国有企业
3袁凤兰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副主席、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政府单位
4吴键

曾任西安市副市长、政协副主席、雁塔区区委书记

政府单位
5

李宇丹

创办南海翔南贸易公司,公司荣获佛山南海民营企业五十强

民营企业
6张凤珠河北省住建厅原副厅长,现任河北省房地产协会会长

政府/协会

7

周敏

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机电五所所长兼总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国有企业

8

沈恒根

东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环境工程与暖通空调领域专家

事业单位

9

雷阎正

中航飞机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原西飞国际副总经

国有企业

10王欢畅

陕西省工商联副主席,西安市政协副主席

政府单位

11

李委

中建四局副总经理,曾获贵州省“五一劳动奖章”

国有企业

校友中已有1位中国工程院院士,多人担任央企高管或地方政府领导;近五年毕业博士中超30人在上市公司、国家级科研平台、地方重点工程项目中担任核心技术骨干;毕业生多次获得国家奖学金、研究生创新计划、优秀毕业生等荣誉称号,校友设立冠名奖学金5项,累计捐赠支持金额超100万元。

学院以“育才为本、服务为要”为导向,通过系统化职业规划、典型引领机制与开放式平台建设,持续提升学生在行业内的影响力与成长质量。未来将进一步深化校政企融合机制,推动更多毕业生成长为行业领军、国家栋梁和社会楷模。

电话:029-82202729

邮箱:emes@xauat.edu.cn

地址:西安市碑林区雁塔路中段13号

邮编:710055

  • 官方微信公众号

  • 官方微博公众号

  © 2012-2018 版权所有 :中国·yl23455永利(集团)有限公司-官方网站